跆拳道:以跆健身 以德树人
“为人之道”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首先要学会“为人”,在此指的是人的精神准则。“为人”思想的建立,在于每个人所接触的人和事,在于所接触的各类思想,在于其成长路上所学习的东西……跆拳道,秉承正义之感,在拳脚间让孩子们学会“为人之道”!
何为“为人之道”?
为人之道,贵在善始善终。人生善始已不易,而善终则需非常精神。古今豪杰,善始者众,善终者鲜,究其因,则是人们总脱不了身外物的诱惑。老子说,死而不亡,是谓长寿;那么,精神已死而生命却在活着的人,就是短命。可见,长寿的概念,当括精神善终。作人做事,盖同此理。
为人之道,当以宽厚为本。人至不惑年,已不可咄咄逼人与过于计算。宽厚让人,与人为善,对个人一生言,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人至四十上下,已远不比峥嵘少年。荣辱得失,大都定了天数;此时所患不在立而在远,不在峥嵘而在稳适;至于处事为人,当多从平实宽厚处用功。这样虽有亏吃,但不会结怨,积怨甚者历来无好结果。名利乃偶然之事,生命才是与人相伴终生的根本。“有福之人善退财”,只缘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本末。人之功名,三分人力,七分天意,只要在天地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幸福就会悄然而至。
跆拳道的精神渊源
跆拳道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与传统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是相通。跆拳道的起源是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根源,跆拳道的训练特别注重礼仪礼节和精神修炼。跆拳道发展到现在,应该回归其母系根源,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够越走越远!
跆拳道课堂上,学员们要向国旗敬礼,向教练敬礼,向其他学员敬礼,但最重要的是向在座的爸爸妈妈们敬礼。跆拳道学员的每一次训练,每一次比赛都是以跆拳道精神为指导,并且不断的发扬跆拳道精神,修身养性,做一个真正的跆拳道武者。
道可道 非常道
讲礼仪 培养文质彬彬的小少年。跆拳道注重礼仪,礼仪贯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每次的敬礼对孩子而言,是一种行为的约束,长期坚持,孩子们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长者,对前辈都会谦卑有礼。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任何时候有礼貌的孩子都是会“加分”的。
知廉耻 培养有正义感的武者。跆拳道宣誓词:“我要遵守跆拳道精神,尊师重教,不能滥用跆拳道,做一个自信、勇敢、坚强,对社会有用的人。”跆拳道人要谨记教诲,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让跆拳道成为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秉承着正义感,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
育德行 培养文武兼修的接班人。跆拳道练习者除了要有文明的举止以外,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在跆拳道的评价体系当中,基本技能并不是全部,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很重要的考查部分。每一个跆拳道道场,都会有许多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条。有明文规定的,也有约定俗成的。其中,约定俗成的东西占大部分,而且大都是由教练或者前辈们言传身授。这些教条大多是从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诚信、仁爱、谦让、克己的武者。
跆拳道的道,本身蕴藏着一种精神追求的信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道,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要求练习者须具备勇猛、善战、敢打敢拼的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作风,讲究礼仪修养以及完善的人格。而这样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道出了跆拳道的真谛。跆拳道教学,以跆健身,立德树人,用“礼仪、廉耻、克己、忍耐、百折不挠”的精神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精神修养,培养具备自信、忠诚、尊敬、明礼、诚信、正直、协作、友爱、恒心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