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武术(1)前言
前 言
作者:于堡顺德
中华武术源源流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被国人视为国宝,历史上武 术是用来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一种方法,在战斗中不被敌人伤害的良 好的手段,所以有高超的武艺、克敌制胜的绝招,都会被人们看作为《英雄》、《功夫高人》流传于世,那时习武也就成为人们的需要,访名人、拜高手, 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成为武术人必修课。然而由于习武者的身体条件的 不同,思维能力的不同,在打法、招法、用法、以及练法上都不同,自然地 形成了很多流派,各个流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至今在塘沽这个地区还流传 着二十几个拳种十一大流派,以及十几位高深莫测的武术老前辈,他们一生习武经历和武林趣事至今还流传在塘沽人们的茶余饭后的话题中。
我是一九四五年塘沽于家堡出生的,一生酷爱武术,由于武缘所致我有 幸拜在沧州武师宋子信老先生的门下,修炼弹腿门的武艺,在几十年的武术 生涯中我还先后向少林门王克恩老拳师、弓力门张玉德老拳师以及我的晚年好友王宝国先生求教过各门派的拳法理论,当然不会忘记我的启蒙老师八极 门崔默林老拳师拳法身形,那几年我曾走访过弓力拳师刘树生先生、刘树起, 燕青拳师孙连凯先生以及刘宝华大师,从他们对自己门派的拳法理论以及练 法、招法、打法、拿法、摔法的剖析上感觉到各武术流派都有着自己的高深 之处,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诡咋多变、器宇不凡,在表演武术 套路上,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同时一拳一脚披、挂、弹、踢,其表现快 慢不同、刚柔不同、虚实不同、松放不同,发挥淋漓尽致,使人赞叹不已。
为此想写一本以《塘沽武术》为题材的文章,向世人介绍,塘沽各门派 不同特点,不同的风格,同时还要介绍老一辈武术家对武术追求的执着,他 们把对武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夫。他们倡导以勤学苦练的精神,来提高自己的武学水平的作风,他们把习武的古训“学会文武艺报效于国家,国家如无用当差于识家、识家如无用还可保自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们为人忠厚善良、为朋友诚信义气,为治 病救人,舍身忘已,他们冰释门派之偏见同坐一馆习武授徒,他们谦虚谨慎、 不争不斗,从不随便动武伤人,谨遵武训“武不可善动、一动三不亲、一问 三不友”他们为生活贫困远离家乡,但从没忘记弘扬国术,他们为救国人险斗外国船员。一段段佳话,一缕缕情缘,使我们能看到武术不只是用于御敌 对抗,武术里包含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气节,每个国家的武术体现出来的意味都不会相同。武术是历史、战争、智慧、民族节 气、文化、强身、医学等多个方面组合的产物,道家和佛家更是有以武入道的真理,这更加说明了练习武术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那么简单,其中更是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却实体现出武术的博大精深。
如今《塘沽武术》在和谐社会的氛围下蓬勃发展,各武术馆、场、晨练 点坚持天天习武、日日锻炼,新的一代传人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蒸蒸日上,尚武精神已蔚然成风,为了成立塘沽武术人自己的组织《滨海新区武术协会》, 塘沽九大门派成立了“武协筹备组”积极地为武协成立作前期的准备工作, 新区体育局、塘沽体育局、滨海电视台,也为《塘沽武术》发展搭建了完美 的平台,以利塘沽武术的发展。
腾飞吧《塘沽武术》让我们沿着老一辈武术家的足迹,在党和各级政府 关怀下和支持下,团结一致,抛弃门派之争、传承各流派之武术经典,吸取 各地武技精华来充实塘沽武林,经过不断地提炼、改进、创新、敢说在不远 的将来一个独具塘沽特色的《塘沽武术》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塘沽武术走 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塘沽武术爱好者和国家数以亿计的武术爱好者,构成了实践大武术观的大环境,以多样化的武术功能,则筑起了武术发展的大空间,营造出武术发展的大环境与大市场,以互利共赢的广泛的合作和整体优 势,推动我国武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海下弹腿武术社 于堡顺德 2013.10
塘沽武术
塘沽,地处“九河下梢”海河入海口,老辈人称塘沽人叫“海下人” 或“海榔头”,塘沽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善良著称。历史上 的塘沽土地瘠薄,湿、洼、碱地、颗粒不收、只有“临海捕鱼”、“置灶 煮盐“,遇到大灾之年只能用“黄蓿菜”充饥。由于历史条件的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塘沽于家堡素有“把式窝子”之称,只于家堡就有 弹腿、弓力、八极、少林、无极、八卦、黑虎神拳、戳脚幡子、九个拳 种,习武人员多达几百人。
塘沽武术独树一帜,有着雄厚的传统武术资源,而且老一辈的武术家大多是沧州人,学艺于武术之乡沧州,所以和沧州武术之乡有不解之缘,两地之间有着频繁的交往,在著名的“沧州武术”一书中撰记着多名的塘沽武术家,如八极门的老前辈崔墨林、高贵林、形意拳的老前辈杨月波等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沧州多名的武术拳师路径塘沽由于在经济遇到了困难在塘沽解放市场打把式卖艺,这事被于家堡的八极拳老前辈崔墨林得知后,便让自己的徒弟了解情况,确认是自家本门的师兄弟,先后多次派徒弟们帮场子登场献艺,那时候崔墨林前辈晚年收的弟子,卢明宽、李树元等人都到过解放市场帮过场子,后来每年沧州国际传统武术节都有我们塘沽的武术健儿参 加,进一步的增加了两地之间的武术交往。近年来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等积极成分,在塘沽出现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给塘沽武术添加了深一层的色彩。塘沽武术自古分布均匀,各地辖区都有习武人员,而且都有着自己的代 表人物和特点,于家堡八极拳宗师崔墨林十八岁来塘闯荡,在西沽立武术馆,几经辗转后到于家堡先后两次开武术馆,用他毕生的经历传承、发展八极拳,于家堡弓力门拳师张玉德是沧州著名的“铁巴掌”王荣的弟子早年间在塘沽南站和于家堡一带习武,他的传奇故事流传津沽海下一带,沧州弹腿门拳师宋子信一九一四年来津传受武艺,解放后在于家堡定居,在永安胡同孙家老宅立场传授弹腿拳武艺多年,八极拳师刘宝华老前辈在郭庄子中医小店白天就诊,晚上教授弟子们习练八极拳武艺,塘沽街里的形意拳毕师傅和刘廷才拳师早年在塘沽连塘庄,德大码头一带立场授徒传艺多年弟子满堂,新河燕青拳孙成山前辈在有悠久历史的新河庄一带立场授徒多年至今名扬津沽,东沽弓力白云鹏,沙金山拳师,北塘张敢干拳师他们都在自己的家乡习武传艺,这些老一辈的武术家虽然一生平凡,但致力于武术的研究, 他们在塘沽各地习武育人,撒下了武术的种子,至今各地都有这些前辈的后人和弟子刻苦认真地习武育人。
塘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综合了各个流派的精华,呈显出刚劲威猛,柔化多变、既有大开大阖的勇猛长势, 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 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将深奥的武学理论,和精湛的武术技法毫无保留 的传给了后人,才使得塘沽武术至今蓬勃发展,这也是在塘沽武术历史上光 辉的一页。